
鱼大大课堂
没有围墙的水产大学
pH 淡水6.5-8.5,海水7.0-8.5。
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
通常,
pH < 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
pH < 4.0,全部死亡;
pH>10.4,死亡率可达20%~89%;
pH>10.6,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状】
①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②pH值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0.2mg/L,氨氮含量超过2.00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
目前水产专家普遍认为,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的影响。
【为什么氨氮是有毒的?】
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
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
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
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
【氨氮中毒的特点】
⑴中毒时间:
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⑵中毒症状:
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⑶中毒鱼类:
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⑷增氧无效:
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
依据测定的氨氮、pH和水体温度,对应下列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有毒的分子氨浓度:
例子:如果氨氮检测值为1.20mg/L(当测得pH为8.5,水温为25℃后,可以从下列《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的比重》表中查得对应值为15%),则有毒氨分子为1.20×15%=0.18mg/L。然后在《可耐受的分子氨浓度》表中查找对应的养殖类。
《测水设备该怎么选?》
开课老师:悦悦姐
上课时间:5月25日(周日)晚8点
悦悦姐
鱼大大创始人
中欧创业营四期学员
10年专注农村共享经济平台的打造
【1】
测水主要测哪些指标?
各个指标的好坏如何衡量?
【2】
哪些指标是需要时刻关注的?
重要且紧急的指标,一旦忽视就可能翻塘!
【3】
什么样的测水设备是最好的?
测水设备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不一样的养殖阶段、不一样的用户人群,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当然,对于专业的人群(例如做服务的经销商,当然是首选精准、便携的设备!)
方法一
给文章留言“听课”
方法二
(可进群讨论拿资料)
【1】把课程预告分享到朋友圈
【2】添加小鱼儿为微信好友
(微信号:18006171596)
【3】给小鱼儿发送“进群”
小鱼儿二维码
在留言区回复任意内容就能听课
(例如“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