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养虾的还需要关注总碱度。可是说归说,往往水质有问题不会是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养殖户也没办法真的判断出是因为具体哪些因素导致,因此用药也只能单纯的根据表象来用,用药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因此,整理了水质的11大指标,只有了解这些指标及会造成的后果,才能准确的根据功效来调水,避免半知不解造成的严重后果。
1 pH
pH淡水6.5-8.5,海水7.0-8.5;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状:①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②pH值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调控措施:pH过高,换水控藻,使用降氨灵,或碧水灵3亩/瓶,次日菌毒消2亩/包;pH过低,换水或 将生石灰兑水泼洒,培藻。
2 溶解氧
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
症状: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1)养殖密度过大;(2)养殖水体过肥;(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5)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3 氨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0.2mg/L,氨氮含量超过2.00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
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
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氨氮中毒的特点:
⑴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⑵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⑶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⑷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
依据测定的氨氮、pH和水体温度,对应下列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有毒的分子氨浓度:
例子:如果氨氮检测值为1.20mg/L(当测得pH为8.5,水温为25℃后,可以从下列《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的比重》表中查得对应值为15%),则有毒氨分子为1.20×15%=0.18mg/L。然后在《可耐受的分子氨浓度》表中查找对应的养殖类。
氨氮超标处理:大晴天先用固氧片1亩/包,1小时后再用“降氨灵500g+藻种100g”/2亩,或是使用安消酶30g/亩。
4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mg/L以下。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在0.1mg/L以下时,水生动物可以正常生长;但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一般称为"褐血病",亚硝酸盐对虾、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
亚硝酸盐超标处理:阴雨天使用“泼洒姜+碧水灵”,次日用“菌毒消”;晴天使用“亚硝净2亩/包”,间隔3-5天再用“藻种200g+降氨灵1包”/3亩,可以防止亚硝酸盐反弹。
5 硫化物(硫化氢)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硫化物浓度(以硫计)不超过0.2mg/L。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0.3mg/L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在育苗生产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02mg/L以下。
硫化氢的中毒症状:鳃呈紫红色,鳃盖紧闭、胸鳍张开、血液呈巧克力色、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表层。低气压,阴雨天气环境,台风天气、搅动底泥等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几率会大很多!
硫化氢超标处理:维持池塘底部的好氧环境,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型底改,或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或使用硫酸亚铁等含铁可溶化合物。
6 余氯
水体中余氯的浓度应控制在0.02mg/L以下。超过0.02mg/L时,对鱼虾粘膜和腮部产生腐蚀作用;水体中余氯浓度在0.1mg/L以上,就会对鱼虾蟹造成致命危害。
7 总碱度
水产养殖合适总碱度约在75–200mg/L之间。淡水或低盐度养殖对虾,总碱度要求大于75mg/L。海水养殖对虾,总碱度要求大于100mg/L,育苗总碱度要求大于120mg/L。总碱度作用就是为了保证稳定的酸碱度(pH值),帮助虾(蟹)壳变硬。水的酸碱度(pH值)稳定,则水中营养盐可利用性高,有利于浮游植物如藻类的稳定生长。
池水的总碱度太低,水的pH值的日变化幅度大,清晨可能会偏低,午后可能会偏高。总碱度高,水中的重金属如铜、锌的毒性降低。在虾病流行季节或雨季,池水总碱度最好调高到120–150mg/L。育苗用水的总碱度最好调高到120mg/L以上。
总碱度偏低处理:可使用白云石粉2亩/包,或使用小苏打10斤/亩,少量多次地调至到80-150mg/L为佳。
8 总硬度
大多数淡水鱼、温水鱼适宜的总硬度在50mg/L左右,海水养殖通常在80-120mg/L。所谓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量,在水体中主要表征为钙、镁等阳离子的总和。
总硬度反映为长期过低,虾易发生软壳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侵入;总硬度长期过高,虾脱壳困难。
总硬度调节:先调总碱度,总碱度在适中范围前提下考虑调总硬度;一般情况,总硬度过低,加二氯化钙调节;总硬度过高,用小苏打调节。
9 重金属
养殖水体中,铜≤0.01mg/L;铬≤0.1mg/L;总铁≤0.3mg/L。
重金属超标处理:用有机酸类如碧水灵,或使用EDTA二钠等螯合剂,或使用硫代硫酸钠去除重金属离子;还可用活性炭吸附。
10 水质检测
丨省时操作
(转载请注明出自渔愉鱼!)
相关阅读丨点击下方文字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