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宋老板是一位做石斑鱼苗孵化的,有6个约11亩面积的高位池,还有17亩池塘,有一天宋老板就发现自己的水发红……
池塘“红水”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有害水质之一,它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处理非常容易引起泛塘。引起水质变红的原因有很多。水中溶氧低,有机质含量高,轮虫过多,水质偏酸等等因素都能引起水色变红,极易造成大量死鱼的事件……
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就是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
参与甲藻门的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除了比较常见的叶绿素α、叶绿素c、β一胡罗卜素之外,还含有4种叶黄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甲藻黄素、硅甲藻索。其中,前三种是甲藻门所特有的,这些色素常常使甲藻门的种类表现出特有的红色。此外,棕红色的甲藻素、暗红色的多甲藻素、黄绿色的绿色素、墨角藻黄色素使甲藻色素体呈现黄绿色、黄褐色以及红褐色。
此种“红水”是由于水蚤繁殖过度引发的水体发红,多出现在8月份以后的苗种池塘中,为苗种培育生物饵料的过程中,注意这种红水和其他因素引发的红水的区别,这种红水的色彩在水中很多时候并不均匀分布,成云雾状。
此种形式的“红水”,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巨大损失,是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威胁之一。
产生原因是由于池塘瞬间缺氧而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其红色产生的机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水中溶解态有机质、悬浮物质以及水体本身对入射光线的折射与反射;另一方面是由于池塘底质对水色的映衬。这种水质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1、通常发生在两个时间段,每年的4-5月份以及8-9月份。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养殖池塘垂直对流剧烈,养殖池塘容易出现急剧的缺氧导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
2、池塘表观上看为红色,透明度大,通常在50厘米以上,将水打起后并非红色,为淡绿色,水色较清。
3、各种鱼严重浮头,如果补救措施不及时或不正确,容易发生泛塘;
4、池塘边和水面的浮游动物非常多,主要为枝角桡足类,分析为缺氧引起;
5、此类池塘溶解氧非常低,表、底层溶解氧趋近均一,通常在0.9以下,显微镜镜检其藻相发现,池塘的浮游植物几乎没有。
01 对于裸甲藻繁殖过度引发的红水
由于裸甲藻已经在养殖水体中占有绝对优势,想直接培养其他有益藻较为困难,必须先对有害藻进行杀灭,然后再进行培藻的操作。处理建议如下:
1、第一天使用「菌毒速消」(50%的过硫酸氢钾粉剂)用量为300-500g/亩·米全池泼洒,做杀藻的处理,晚上需要加开增氧机,使用化学增氧剂(如颗粒氧,固氧片等)进行增氧,防止水体夜间缺氧。由于藻类有趋光性,集中在水体的中上层,杀藻药物的计算仅仅考虑面积即可。
2、第二天使用「碧水灵」等有机酸进行水体解毒,用量为每瓶2-3亩,解除藻类死亡分解产生的藻毒素,便于后续的培藻操作。
3、第三天,有条件的引进部分新鲜的含藻丰富的藻种水,进行培水。培水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素」,「肥水EM」、「水美」、「藻种」配合使用,进行培藻操作。
02 对于急性倒藻引发的水体发红
只需要解毒净水之后,进行培藻操作即可。建议处理方案:
第一天,上午使用碧水爽或者解毒碧水安(多元有机酸)500ml/每亩.米水体进行净水解毒抗应激处理,也可以配合使用黑精灵(每亩.米水体使用1千克)进行净水解毒的操作。
第二天,上午天气晴好的时候,有条件的最好引进一些新的含优质藻源的水进池塘以后,使用氨基酸肥水素(1-1.5千克每亩.米水体)+降氨灵(芽孢杆菌,150-250克每亩.米水体)或者调水王(复合微生物制剂,500ml/每亩.米水体)+水美(磷肥,100克每亩米水体)+藻种(100克每亩.米水体)配合使用,调节水体的藻相。
03 对于水体浮游动物过多
最好是通过水泵抽取水体表层水,将过多的浮游动物用网目过滤掉即可……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曾经、现在或未来会遇到池塘水体发红,知道如何处理不了吧,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丨拉网运输,注意这些,不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