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高50%!养殖户如何建设现代化标准池塘?已改造3万亩!
鱼大大
12/19·42582阅读
>
亩产高50%!养殖户如何建设现代化标准池塘?已改造3万亩!
00:00
00:00
学习资料
各地大部分池塘初建标准不统一,布局散、规模小、养殖年限长,且存在池塘淤泥堆积、年久失修、堤岸坍塌等问题,养殖尾水更是直接排放,已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倡导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很多区域对改造养殖池塘有专项补贴。
目前,苏州正在大力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渔业标杆。
在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改造完成2.9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
长方形的池塘整齐排列,池水清澈见底,池塘里养殖的大闸蟹要比普通池塘的收益增加不少。据了解,
投放每亩800只的蟹苗,回捕大概在每亩600只左右的成蟹,每亩的产值估算在三万元,比平常的亩产大概要高50%左右
。
标准化养殖池塘
标准化池塘有哪些建设标准
池塘养殖小区的建设标准有多种,一般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养殖需要进行规划建设。
目前,池塘养殖小区的形式主要有标准化水产养殖小区、休闲渔业小区、池塘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小区、池塘升级模式等。
不论建设什么样的养殖小区,其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要求,建设单位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符合区域产业规划,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
标准化池塘养殖小区
是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建设的具备标准化池塘养殖基础设施和配套生产设备的养殖小区。
一般适合规模化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
1、规模:
养殖小区的面积一般在300亩以上。
2、养殖设施要求
(1)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单个池塘的面积应根据品种和模式要求确定,但一般不超过100亩。
(2)养殖池塘的池埂宽度一般不少于4 m,支埂宽度不少于2.5 m。
根据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要求,采取不同的护坡方式。
(3)养鱼池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不低于1.8m,养蟹池塘的水深不低于0.5m,,养虾塘的水深不低于1.5m。
池塘池埂的顶面一般高出水面0.5 m 左右。
(4)池底平坦且有向中间倾斜的集排水沟。
面积较大池塘的底部一般可建设有滩底和沟,滩底和沟底应平整,滩面应倾斜于沟。
(5)池塘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建设1个排水井,排水井的深度应低于池塘中间部位,建设要求符合SD133-1984。
3、进排水系统
(1)池塘养殖区应有独立的进排水渠道,严禁进排水渠道不分或交叉使用。
取水或排水尽量采取一级动力,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充分利用地势构建进排水自流系统,以降低养殖生产成本。
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与池塘交替排列,即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
(2)按照池塘养殖小区规模和取水条件选择配置提水设备,并装备一定比例的备用设备。
一般可按15~20d注满全部池塘的水量选择提水设备、渠道建设方式等。
进水渠道一般采取明渠结构。
采用暗管进水时,为了防止堵塞,应建设一定数量的检查井,检查井的距离一般不超过于100 m。
养殖小区的排水渠道底部一般应低于池塘底部,根据土质等情况采取土渠或护坡方式,根据不冲不淤流速0.4-1.2m/s确定渠道的结构与形式。
(3)进水渠的湿周高度应在60%~80%之间,安全超高一般在0.2~0.3m之间。
进水渠道一般有一定的比降。
铺设暗管、暗渠时,要做好基础处理,北部寒冷地区水产养殖场的暗管应埋在不冻土层。
排水渠一般应设在场地最低处,渠道应尽量直线铺设,减少弯曲,缩短流程,力求工程量小,占地少,水流通畅,水头损失小。
4、辅助设施
(1)养殖小区的主干道一般水泥或柏油路面,净宽4 m以上,主干道路两侧应绿化并配置安装路灯。
副干道一般为宽3 m以上,水泥或碎石路面,两侧安装路灯,以满足生产车辆通行。
生产区应留有一定面积的场地,以满足生产物资堆放和生产作业需要。
办公区、生活区应留有一定比例的场地,满足车辆停放、生活娱乐活动等需要。
(2)根据养殖需要建造一定面积的越冬繁育设施,主要建设保温大棚、繁育设施等。
(3)建设房屋、库房等建筑物,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养殖小区土地面积的0.5%,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色调协调一致。
(4)围护设施充分利用周边的沟渠、河流等构建围护屏障或建设围栏、围墙等,以保障场区的生产生活安全。
5、水处理
(1)对于不符合规定或阶段性不能满足养殖要求的水源,应建设原水处理设施。
(2)养殖排放水必须经过处理且符合SC/T9101标准方可排放。
(3)利用池塘条件和辅助设施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尾水区
6、配套设施
(1)养殖场小区内的供电线路一般应铺设地下电缆,配电设施应符合电力规范要求。
配电箱要符合野外安全要求。
(2)饮用供水应根据养殖场小区规模和人数决定,铺设自来水管线应按照市政要求施工。
(3)养殖小区的生活、办公区要建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根据常驻人数建造相应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4)养殖小区的办公楼周边、主干道两侧和养殖小区周边等区域配套相应的绿地,陆地绿化率应在10%以上。
7、配套养殖设备
(1)根据养殖需要配备增氧设备,
增氧设备配备不低于0.5kw/亩
。
(2)按照池塘大小和投饲设备性能,配备不同数量的投饲设备.
(3)养殖小区应配备必要的排灌设备,满足输水、清塘等需要。
(4)养殖场小区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
更多实用技术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10块钱 听一年
你若喜欢,点个
在看
阅读原文
阅读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发送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查看全文
本文完
水产头条
为你推荐其他
水产头条
相关的文章
加载中...
已显示全部
加载中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