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大大课堂
没有围墙的水产大学
-第188期. 课程回顾-
为了学习效果,优先推荐观看视频哦,如果流量不足,本文也为你准备了课程笔记,不用担心错过精华内容!
点击绿色图标听课
↓↓↓
课程完整视频
点击「白色三角」观看
上周听了忠哥的课程,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习到如何把复杂的事简单化,把简单的事重复做,转变成了养殖达人!成为当地一个持续会赚钱的师傅!
先来看两个案例:
以上几个案例均采用了无病防控模式,在几个月的实操过程中,从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等国家禁药,也未发生任何病害,已经达到顺利养殖。这种养殖技术,简单省心,而且养殖出来的水产品无任何抗生素等药品残留,带来更多的安全食品。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要给所谓的病名误导了;
第二:懂得养殖的中心点是什么?看任何问题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点;
第三:从病害发生的关键项寻找预防工作的重点和落实工作的时机点。
一、病名容易搞乱我们的思维,别给它误导了:
大家都听过:同病异症或同症异病。病害名称容易扰乱我们对病害的的判断思维,比如单单对外伤的叫法就有:烂眼病、烂鳃病、烂身病、烂尾病、腐皮病、烂鳍病……。
它们可能只是同一种病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不同的品种上,具有不一样的症状而已,比如,寄生虫的指环虫,中后期可能出现烂身、烂尾巴等不同的症状;生鱼指环虫经常造成烂鳍烂身等症状。也可能具有一样的症状却属于不同的病原体造成的病害,如烂身,可能是霉菌造成的水霉病,也可能是细菌感染造成的赤皮病,还可能是诺卡氏菌感染等等。
(这张图片是近期多地出现的桂花鱼烂身问题)
由于一线养殖朋友和技术员的技术层次不同,百口解说更容易导致我们的思维混乱,把不同的病名等同于不同的病害,容易增加乱用产品、随便加大使用量等,往往增加药害事故和大量死鱼死虾的几率。可以将常规病害简单概括为:水质病、体质病和病原体病,这种叫法不容易误导。
二、紧扣养殖中心点,有主有次。
记住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如果真的做到了,水产无病养殖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在一线时常可见:养殖户来“看渔病”,经常只是拿了鱼,很少有带池塘水来检测。这说明没有把养鱼先养水,这个中心点放在首位。因为养鱼先养水,水是重点!所以,养殖离不开对水质检测,要把检测水质的关键点做到位,才能对水质准确判断。
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多少天检测一次水质为佳?
一般三天检测一次为佳,天气不佳、高密度、水质波动明显期或有必要经常检测的,最好天天检测。持续晴朗的好天气或水色相对稳定期可以隔多几天检测一次,但最长间隔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第二个:在哪里取水样检测为标准?
水面?中间?底部?上风口?下风口?
如果想在尽量早的时间点观察到pH值的未来趋势,建议采用最简单的:一个时间点检测法,在中午十二点后下午三点前,在下风口表面取水检测为佳;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早发现水质变坏的趋势。
第三个问题:如果检测水质有了问题,说明和水质直接相关的哪里已经早就出现了问题?
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发生问题了,说明池塘底部潜伏的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需要关注池塘底部。
三、把握预防和诊断病害的触角、出发点
对于复杂的水产养殖,做好其中20%---30%的重点工作,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样对自己的养殖技术素质提升和养殖成功的提高会很有帮助。
总结我们所做的常规的工作,其实主要就是预防病害的发生。
而预防病害的核心就是把握住这20%--30%的重点技术,即可,20%--30%的重点技术也就是下面所说的三个理论:
第一点是病害发生的基础理论:三环理论,第二点是从三环理论衍生出的“三质理论”,第三点是触动工作落实的时间节点:“三变理论”。
“三环”,是:环境、致病原和体质。环境分为天气环境、水体环境和体内环境;致病原有细菌、霉菌、寄生虫、病毒等;体质主要指抗病力,它和年龄、营养等相关。
“三质”,即是:水质、底质和体质。水质主要指氨氮、亚盐、pH、水色等;底质通常指池塘底部的底泥为主。
“三变”,即是:天变、水变和鱼变。
三环理论的重要性:疾病的发生都必须同时具有这三个混合交叉的方面:环境不良、体质下降和病原体同时存在。
天气变化时刻影响着水体,导致水体发生相应变化,水质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池塘养殖鱼类的体质变化。如果鱼类发生不正常现象,意味着病害即将到来或已经来到!到了“鱼变”,就是治疗的工作!
最后总结一下课程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是:不要给随便起的病名给误导了,尽量把病名简单归纳;
第二点是:学会养殖核心是“养水”和水质检测的关键点;
第三点是:明白病害发生的三环理论,从而知道预防工作的针对点;
第四点是:解决要做的工作重点的三质理论,知道该做的工作就是这三点;
第五点是:解决工作切入时机的三变理论,知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关键时机。
希望以上所讲,能让大家快速成为赚钱的养殖达人,感谢大家的聆听!
往期回顾:
请转发!悲剧接二连三发生,养殖户要了解这五大危险,不然随时丢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塘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