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是硫醚沙星吗?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会被废止?
渔愉鱼5/4·402930阅读
banner
>
大蒜素是硫醚沙星吗?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会被废止?
00:0000:00
学习资料

大蒜,隶属于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是一种全球性、全人类公认的药食两用性植物。具有诱食促生长、解毒、促进有益菌定植、激活免疫系统发育和抵抗应激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动物养殖中曾得到广泛应用。

 一、大蒜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杀菌防病作用:大蒜素中的二硫醚、三硫醚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因为它们能够穿过致病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使细菌缺乏半光胺不能进行生物氧化作用,从而破坏致病菌的正常新陈代谢,使细菌巯基失活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国外研究表明:大蒜能有效杀灭荧光极毛杆菌、鱼害黏球菌、鳗弧菌、爱德华氏菌、气单孢菌等淡水鱼类主要致病菌,对草鱼肠炎病、烂腮病、赤皮病和鲢鱼的出血病及鱼类的爆发性传染病都特别有效。

2、促生长、诱食作用。在罗非鱼育苗饵料中添加大蒜素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大蒜素可以提高罗非鱼育苗的成活率和总产量。大蒜素浓烈的蒜香味能有效掩盖饲料中一些原料的不良气味,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并对中华鳖、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大多数水产动物的嗅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吸引水产动物采食,提高摄食量。

同时强的大蒜气味能刺激动物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改善各系统组织功能,调节水产动物体内各种酶的分泌,从而有效的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增重率。

3、改善水产品质量。大蒜素中含有各种硫醚化合物,长期饲喂大蒜素可改善水产品的质量。生化分析表明,大蒜中的硫醚化合物中含有与水产动物的肉质香味相关的C3H6—S(O)一基团。用蒜硫胺投喂鰤鱼,发现鱼的血液量增加,鱼体色泽鲜明,肝脏的颜色和形状都良好。

日本专家在鱼饲料中添加50mg/kg大蒜素粉,经长期不间断投喂可使鱼肉质细腻、紧密,鱼肉味鲜美。大蒜素进入肠道后,有激活肠道蛋白酶的作用,从而使饲料中的蛋白质能更好的转化为鱼体蛋白。

4、增强抵抗力及补充维生素。大蒜素能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从而对T淋巴细胞激活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另外,抗体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使其不产生毒性作用,显著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大蒜素还可以激活单核细胞的分泌水平,使溶菌酶大量释放,从而水解细胞壁中的黏多肽使细菌死亡,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此外,大蒜素还能与饲料中添加的VB1结合成蒜硫胺素而防止鱼中VB2分解酶对VB1的分解作用。蒜硫胺素与VB1作用相同,但其吸收性比VB1更好,生理效果更加。因此,大蒜素还可以防止鱼类VB1缺乏症。

5、抗血小板凝集。大蒜素中的硫化物是抗血小板凝集的主要活性成分,如蒜氨酸、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和蒜辣素等。

6、改善饲养环境。大蒜素中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不仅散发出特殊的大蒜气味,驱赶蚊蝇对饲料的叮咬,防止饲料变质,而且还可以阻止蚊蝇在水中的繁殖及幼虫的生长,减轻蚊蝇对一些水产动物的叮咬,减少疾病传播。

大蒜素作为从大蒜中提取的分离出的一个单位化合物,与抗生素类促生长剂的作用效果相似,且具有易得、结构简单、生物活性明显、治疗范围广泛、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基本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抗菌、保健、促生长类添加剂,它的药用和保健作用已被广泛认可。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产品为什么会在农业部1759号公告中被废止?下面我跟大家介绍大蒜素的来源。

 二、大蒜素的来源 

目前大蒜素均是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其质量标准中规定大蒜素为二烯丙基三硫醚,故其合成工艺以二烯丙基三硫醚为目标化合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药典目前使用大蒜素作为大蒜质量标准主要质控标准成分的原因。用于兽用及水产的大蒜素,也多为人工合成产品。人工合成大蒜素主要以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二硫醚的混合物含量的高低来表示大蒜素产品质量的优劣。

我国目前使用的大蒜素主要是以氯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的二烯丙基三硫醚化合物,反应率一般为90-98%,其余为杂质如氯丙烯、一硫醚、二硫醚等,由于三硫二丙烯、二硫二丙烯的合成途径存在差异,天然大蒜油中不含有氯丙烯,这也是辨别天然大蒜油与合成大蒜油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合成工艺及设备投入的差异,大蒜油的质量参差不齐,氯丙烯含量也大小不一。

氯丙烯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对皮肤、粘膜、呼吸道等有强烈的刺激性,且其蒸气可引发肺气肿等疾病,对中枢神经系统、肾、肺有损害,长期接触,可能造成四肢麻木和残废。值得注意的是,大蒜素及其制品中的蒜味浓度与氯丙烯含量密切相关。纯品大蒜素制剂中的三硫醚蒜味不浓,沸点在139-140℃之间,氯丙烯沸点为44.5℃,二者分子结构具有同源性,可互相融合,因此在常温下极易挥发的氯丙烯加大、加快了大蒜油的挥发,使蒜味浓烈而刺鼻。

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大蒜素及其制品的一个误解:蒜辣味越浓烈产品质量越好,其实,这浓烈的蒜辣味是产品中残留的氯丙烯在作怪,这也无形中给畜禽带来了具体的安全隐患。

另外,由于大蒜素在合成中目标化合物的不同造成大蒜素产品质量优劣差异很大。

大蒜辣素的亚砜基团中含有具有高度活性的氧,极不稳定,且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很容易分解为大蒜新素。大蒜素制剂的硫醚化合物尤其是二烯丙基三硫醚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越高,大蒜素制剂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尽管如此,目前国内多篇文献报道的大蒜素多是以二烯丙基二硫醚为目标化合物的。这主要是由于二烯丙基二硫醚的生产工艺简单,投入产出比大,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蒜辣味浓烈,满足市场对大蒜素制品的基本要求,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二硫醚的具体反应途径如下: 

①  CH2=CH-CH2Cl+Na2S2O3→CH2=CH-CH2-S2O3Na + NaCl  CH2=CH-CH2-S2O3Na+Na2S→CH2=CH-CH2-S-S-S-CH2-CH=CH2+CH2=CH-CH2-S-S-CH2-CH=CH2  

②  Na2S2+ CH2=CH-CH2Cl→CH2=CH-CH2-S- S-CH2-CH=CH2+2NaCl

由以上反应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二烯丙基二硫醚的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加之市场对大蒜素产品认识的偏差,认为蒜味越大含量越高,品质越好,致使大蒜素产品逐渐提高了沸点较低的一、二硫醚的比例,以二烯丙基二硫醚为主要成分的大蒜素渐渐替代了以二烯丙基三硫醚为主要成分的大蒜素,这也是造成大蒜素制品混乱,效果差异性大的主要原因。

以前,我们使用较多的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497-2007)来衡量大蒜素及其制品的质量,但是由于此标准仅仅标明了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二硫醚含量总和的指标,而对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单一成分没有明确界定,这也是造成市场大蒜素制品品质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在大蒜素中有效成分二烯丙基三硫醚含量要在60%以上。

以上就是农业部在2012年1759号公告把大蒜素的标准给废止了的主要原因,这么好的一个产品就这样给废了。

三、硫醚沙星是沙星吗?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火红的产品——硫醚沙星。

沙星一般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通指喹诺酮类药物,是以4-喹诺酮(或称为吡酮酸)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药物。

而硫醚沙星标称是硫醚沙星z(二丙烯基二、三硫醚),撇开这种命名书写是否规范,根据字面理解这应该是二丙烯基二硫醚和二丙烯基三硫醚的混合物,结构式如下:

这与喹诺酮类药物毫无关系!那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由大蒜辣素被水杨酸还原后发生了碳正离子的转移,形成了更稳定的p—Π共轭,由烯丙基变为了丙烯基,即形成二丙烯基二硫醚和二丙烯基三硫醚。这是理论上的合成路线,大蒜辣素不易取得,性质也十分不稳定。目前,主要由硫醇和卤代烷烃、卤代芳烃、炔烃、烯烃卤代物反应来制得。

刚才讲到的大蒜素的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结构式如下:

硫醚沙星和大蒜素化学结构中双键的位置不一样,说明这两者不是同一化合物,没有直接联系。但为什么大家一直认为硫醚沙星就是大蒜素呢?都是名称惹的祸!硫醚沙星(二丙烯基二、三硫醚)和大蒜素(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的化学名称不一样但极易混为一谈,正像我们易把“王二小”和“王小二”两个人名混淆一样。

在各大搜索引擎上输入“二丙烯基二硫醚”或“二丙烯基二硫化物”,除了异口同声“硫醚沙星”外没有看到其他的结果,这是很不正常的。在专业工具书里,二丙烯基二硫醚或二丙烯基二硫化物有一定抗菌作用,是化工合成的中间体,但没有涉及生物安全性的评估,可以认为是纯粹的化工物品。按其说明书,硫醚沙星既能杀菌和抑菌,还能对病毒有效,这么好的产品为何不向农业部去申报文号,造福水产行业?看了本文,其中之缘由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让更多的人对硫醚沙星这个产品引起关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长按扫码,每天教你一个实际养殖操作!

▼ 点这里,买真货!啥都有!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原文
    阅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即将打开" "小程序
    取消 打开
    查看全文
    本文完
    药物使用药物
    为你推荐其他药物相关的文章
    加载中...
    已显示全部
    我觉得有用
    购买观看全文打开鱼大大

    加载中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